SEARCH

你的网站为啥没人看?可能是关键词没玩明白

更新时间:2025-04-12 09:36:05
查看:0

说实话,我第一次做网站时也踩过坑。辛辛苦苦写了十几篇文章,结果三个月过去,访问量还不到两位数。后来才明白,问题出在关键词上——我压根没搞懂用户到底在搜什么。

关键词不是自嗨游戏

很多人(包括当年的我)容易犯一个错误:把关键词当成自我简介来写。比如卖有机蔬菜的,首页堆满"纯天然""无公害"这些自夸词。但用户可能正在搜"附近送菜上门"或"有机蔬菜怎么辨别"。

有次帮朋友看他的茶叶店网站,首页赫然写着"匠心制茶百年传承"。我问他:"你见过谁百度'匠心制茶'这个词?"他愣住了。后来我们把关键词改成"XX茶叶哪家好""茶叶送礼推荐",三个月后流量翻了三倍。

长尾词才是宝藏

刚开始做优化时,大家都盯着"减肥""旅游"这种大词。但说实话,这些词竞争太激烈了,新网站根本排不上去。后来我发现,那些带问句的、带地域的长尾词才是金矿。

比如: - "减肥"难做,但"经期怎么减肥不伤身"就容易多了 - "旅游"抢不过,但"带老人孩子三日游攻略"可能没人跟你争 - "装修"太泛,但"80平小户型装修要多少钱"更精准

有个做本地家政的朋友,把关键词从"保洁服务"改成"朝阳区周末保洁阿姨",咨询量立刻多了起来。用户搜索时往往带着具体需求,抓住这些细节才能事半功倍。

工具要用,但不能迷信

现在市面上关键词工具很多,确实能帮我们省不少事。但要注意两点: 1. 别完全依赖工具推荐的数据 2. 别忽视搜索结果的"人也搜"栏目

我习惯先用工具拉个清单,然后手动去百度搜一遍。有时候工具显示搜索量很低的词,实际排在首页的结果却很少,这种就是捡漏的好机会。另外搜索结果底部的"相关搜索"简直是免费的关键词库,经常能发现意外惊喜。

记得有次帮一个瑜伽馆做优化,工具推荐的都是"瑜伽教学"这类大词。后来在"人也搜"里发现"办公室五分钟拉伸"这个词,竞争小需求大,做上去后带来不少白领客户。

内容要围着关键词转,但不能太刻意

这里有个度要把握好。以前我见过有人硬是把"北京离婚律师"这个词塞进每段话,读起来像机器人写的。现在算法越来越聪明,这种硬塞反而可能被判定作弊。

比较好的做法是: - 核心关键词出现在标题、首段、小标题 - 相关词自然分布在正文中 - 适当用同义词替换(比如"网站优化"和"SEO"交替使用)

写文章时可以假装在跟朋友聊天。比如介绍咖啡机,与其写"本店咖啡机采用先进技术",不如说"很多客人问家用咖啡机怎么选,我一般建议看这三个功能..."这样既自然又包含关键词。

别忘了移动端搜索习惯

现在用手机搜索的人越来越多了,输入方式也跟电脑很不一样。比如: - 语音搜索常用口语化长句 - 输入法联想会影响关键词选择 - 本地搜索常带"附近""怎么走"

有家火锅店把关键词从"重庆老火锅"改成"这附近哪家火锅好吃",线上订单直接涨了40%。还有做母婴用品的,发现很多妈妈会语音搜索"宝宝红屁股怎么办",就在内容里加入了这些口语化表达。

定期更新很重要

去年有效的关键词,今年可能就过时了。比如"新冠疫情期间"相关的搜索词,现在再用就显得很奇怪。我建议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: 1. 统计现有关键词的转化效果 2. 分析行业新出现的搜索趋势 3. 测试2-3个新关键词

有个做健身器材的客户,之前主要做"家用跑步机"这类词。后来发现"居家健身小器材"搜索量暴涨,及时调整后抓住了这波流量。

最后说点大实话

关键词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,但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引流方法之一。比起砸钱投广告,把关键词研究透就像掌握了免费流量密码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别只顾着优化关键词而忽略内容质量。我见过太多排名靠前但跳出率奇高的页面——用户点进来发现货不对板,反而损害品牌形象。最好的状态是:用户搜到你想看的,看完觉得确实有用。

就像找对象,关键词是让人发现你的门路,而真正能留住人的,还得靠内在价值。把这个平衡点找到了,你的网站想不火都难。